我家民國小歷史:內華達來信|魏國彥 之五
內華達來信
1980年我赴美留學,也擔負起尋覓老家親人、居中聯繫的工作。
那個時候的台灣還處於戒嚴,兩岸呈冷戰敵對狀態,台灣採取三不政策,連郵件都不通。
中共方面經歷了1978年十二月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基本上四人幫已倒,停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策,啣毛澤東「你辦事,我放心」六字真言的華國鋒已經失勢,開始了我們後來看到的改革開放的苗頭。第二年十一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去台人員在大陸親屬政策的通知」。兩岸失散多年的家庭開時透過第三地的郵件來往互相尋覓,而發動者多在台灣這邊,因為我們有許多海外學人與學生。
沒多久,我就與爸爸在河南鄉下的親戚聯絡上了,來信中寫著家裡的人丁狀況,附一、兩張小小的黑白照片。
堂哥寄來的全家福照片,照片左前方是我的祖母。(照片翻拍自父親的回憶錄)
出國前我在部隊服役,除了當工兵排長外,還身兼輔導長,知道軍中政戰工作還有檢查兵員信件的工作,我也就具備相當的憂患意識,深怕寫回台灣的家書給親戚朋友帶來「通敵」的罪名。
給父親的信上是這樣寫的:「內華達來信,奶奶健在,非常想你、、、」。
一週後收到父親的郵簡,字跡潦草歪斜,顯然非常激動,大意是說沒想到老家人竟然來到美國,住在內華達洲,正在張羅機票,不日飛來美國相會。這下誤會鬧大了,我趕快連夜打國際長途電話回台灣解釋清楚,也顧不得有沒有監聽。
幾日後,我又收到「內華達」的來信,最後幾句大約是這樣寫的:
「我們家老二待業在家,這麼閒著也不是辦法,讓他去學了照相,好不好寄一部彩色照相機過來?現在鎮裡面都是黑白照相機,這樣我們就『超英趕美』了。
你要好好抓緊學習,攀上科學高峰! 敬禮!」
父親知道情況後,就想要提早退休,趕回故鄉,看看自從民國三十五年匆匆一別的老媽媽,但是父親還要再做十年才能屆齡退休,他開始存錢並規劃大陸之行,幫他的母親買好了棉襖,又研究中華民國法令,看如何能接母親來台灣。
「內華達」再來的一封信:「你的奶奶知道你父親在台灣過得很好,她就放心了。」、、、、「奶奶她老人家放下了心,在1981年12月16日晚上8點37分因為心臟衰竭,放心的走了,你們不要太難過、、、、」
父親在台北,捧著新買的棉襖,放聲大哭。三十五年的思念,終究見不上一面。
第二年(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春,父親在台北辦了一個莊嚴肅穆的公祭,嗚咽朗誦親筆寫的「念母祭文」:
「不肖男仰賢謹以香花酒醴束饈之儀,致祭於我母 王太夫人之靈前曰:嗚呼我母,懿德芬芳,稱道四鄰,生我育我,恩比海深;兒恨大陸變色,骨肉離散、音訊斷絕,含悲忍痛,凡三十五春,愧對父母,孝道難申,朝思暮想,五內如焚。去歲三月,幸獲佳音,亟欲迎母奉養,其實不允。正祈吾母萬壽,孰知竟而壽終。消息傳來,悲痛萬分,呼天搶地,泣血椎心,對母生無奉養,終未送殯,孝道實虧,罪孽殊深,徬徨四顧,母影幻真。仰天長號,欲見無份,桓陽流水,大營老墳,永難忘矣!
謹以兒事,上告老母,以慰在天之靈。數十年來,兒等遵守慈訓,淬礪奮發,規矩做人,現已成家立業,立足人群,妻賢任教治家,子女聰慧,讀書有成。吾母之慈恩大德,定牢記在心,並以之訓教子女,俾能發揚祖德,承先啟後。嗚呼吾母,祈求放心兒之將來,原諒兒之不孝,饒恕兒之罪孽,更祈能於夢中常相左右也。嗚呼哀哉,尚饗。」
祖母照片。
堂哥接到我的信後特別帶著她去照相館拍的,這年祖母剛好90歲,八個多月後與世長辭。(照片翻拍自父親的回憶錄)
我家民國小歷史|魏國彥 之四
樊鍾秀軍與吳佩孚軍大戰於大營鎮寨
民國15年,家父在土匪陳思邁攻城的戰火中呱呱落地,出生時,土匪的砲彈穿屋斷樑,竟然不爆不燃,「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乃有日後我們魏家兄弟、子女這一支系在台灣生根茁壯。
「土匪陳思邁」何許人也?差點害死我奶奶,我爸爸,我跟你有不共戴天之仇,小時候我常這樣咬牙切齒!
我上網「估狗」,打上「陳思邁」三字,跳出來一堆俊男美女的照片,多半是九零後的。人海茫茫啊!
今年(2017)父親92歲了,特別思念老家,我從政府公職退了下來也有一年多了,也解除了赴大陸的限制,就陪著老爸、老媽,回到他的老家──河南省寶豐縣縣城城關鎮住下,住了四個禮拜,也開始了尋找「陳思邁」之旅。
這才發現,此「土匪」真名叫「陳四麥」,是父親給他取了個比較好看的名字。於是再「估狗」陳四麥。發現陳四麥是出身於河南鄧縣的「杆上、刀客」(土匪的別稱),民國11年(1922年)6月陳四麥攻陷鄧縣城北秦楊營,焚燒房屋60餘間、掠走70餘人。
鄧縣(現鄧州市)在寶豐之西南,介於南陽與襄陽之間,是大地方,人文薈萃,形勢緊要。宋朝王安石《臨川集》中有這樣的文字:「鄧於京西,為一都會,持兵以守,常擇大吏。序於東省之華,寄以南陽之重」。清朝乾隆時期修纂的「鄧州志」描述此地:「左襟白水,右帶丹江,江漢環其前,熊耳聳其後,中原重地,四省雄關」。
這古為「鄧州」,民國二年改制稱「鄧縣」是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的幅輳之區與軍事重地,可惜,自清末鴉片戰敗後,民生凋敝,此地山區成為土匪滋生之地,湯山、禹山、朱連山、厚坡一帶的土匪最為猖獗,當地人說:「三山加一坡,兔子沒有土匪多」。陳四麥就是這「拉干」、「刀客」傳統中的產物。此地也出領袖人物,現今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父親習仲勛的先祖老家就在鄧州。
民國十五年正是軍閥割據的年代,北洋軍閥吳佩孚手下有個張治公收編了陳四麥這股土匪,授以團長名義。另方面,效忠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建國軍」樊鐘秀駐紮於許昌一帶,與吳佩孚的勢力短兵相接。
寶豐縣前營鄉大連莊村建國豫軍司令樊鐘秀舊居 趙延廷攝
是年五月28日,張治公派陳四麥團由臨汝開往大營,原駐守當地的樊部齊振海帶領的是個騎兵連,兵力薄弱,難攖其鋒,遂主動撤出大營鎮寨。陳四麥砲擊後,輕易攻入大營,侵佔民宅,翻箱倒櫃、蒐羅一空。又侵入樊鐘秀轄下的第四路軍司令趙天清在大營的老家,劫掠財產,將房屋付之一炬,紅火朝天,煙塵滾滾。當時正好小麥成熟,奈何寨門封閉,農民不能出城寨到田裡收割,河南土話方音,四聲輾轉,說起「陳四麥」,聽起來就像「陳死麥」,可見農民之恨,到了家父的記憶中又成了「陳思邁」。
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
駐紮在寶豐縣城的趙天清聽到逃出的老鄉來報,這下火怒三丈,率兵西指,打回老家,夜襲大營,鏖戰三夜兩日,摧毀城寨上的幾座砲樓,陳部傷亡慘重,六月五日,城寨被攻破,陳四麥率殘兵餘匪五、六十人由北門突圍逃脫。此役,趙天清司令總共繳獲步槍一千餘隻、機槍六挺、砲五門,可見陳四麥土匪兵力之強悍。7月間,遠在廣州的軍政府決定北伐,派李道源至南陽見樊鐘秀,希望他出兵接應。樊鐘秀親率第一、二兩軍,連克柳林、武勝關,截斷吳佩孚軍後路,與北伐軍會師武漢。(樊鍾秀的故事後來出現在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之中,此為後話)
趙天清於六月五日回到了了他的老家大營鎮,正好是父親出生後的第八天。二十四年後,亦即民國三十九年,父親假冒為趙天清之子,得以在該年七月隨同趙先生由廣州撤離,安抵台灣。家父一生,被同一位家鄉長輩搭救兩次,亂世蜉蝣,命若懸絲,際遇之奇,還有後話。
趙天清,又名趙得一,早年是樊鍾秀手下的「四大金剛」之一。從廣州帶家父來台的時候,他是國民大會代表,正是河南省寶豐縣在民國三十六年選出的國大代表,他於民國五十一年四月十日病逝台北。
我家民國小歷史|魏國彥 之三
魏國彥/2017/09.03
大砲父親
一直說著母親這邊的事,我的父親家族有另外一番風貌。
1996年我藉著在北京參加「世界地質大會」之便,參加了「河南省恐龍蛋地質旅行團」,在野外的黃土河溝裡看到七、八窩恐龍蛋。行程結束後,轉赴父親的老家─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
父親的表弟開了幾個煤窯,賺了錢。他們兄弟出動了兩部上海大眾桑塔那四輪傳動車(德國福斯汽車在上海設廠製造的)來接我。
回父親老家的路上,我成了新聞與傳奇。
我們搖搖晃晃駛過黑泥小路,各家小戶的老奶奶、大媽與小姑娘們在屋簷下,或窗簾後,靜靜地觀看。夏天的早晨,顯然她們也起個大早,在等著看我這個一晃即過的風景。她們穿著極素樸的大掛或小花點衣裳。空氣中飄著細細的煤屑,人的臉上都撲了一層淡淡的黑濛。老話說:「一白遮三醜」,她們臉上抹的白白的,脖子、頸背還是黑黃黃的,黑白交接處,指痕宛然。表弟說:「她們擦的是清涼痱子粉」。
取自網路上的西元2000年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屬於平頂山市)煤窯工人照片
回到老家宅,雖然多年也整修,增建,依稀有當年北方農村風貌,坐北朝南,大門門廊甚高,進得大們,左右還有卸驢綁騾之處,這時,只養了一窩小雞,滿院亂跑。
我被讓到堂屋裡,依著西牆坐在一張大木椅上,陽光從右手邊的窗簾縫灑入。大伯母端來了一海碗荷包蛋湯讓我吃早點。兩個小姪兒,五歲、七歲,不受管束,過來看湯,數蛋:1.2.3.、、、、7、8!。所有的女孩們都站在門外,高高低低地往裡看。二伯父怯生生地坐在角落的一張椅子,傻傻笑著,說不上一句話。「他那年犯了傻」,大伯母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吃了打了八個荷包蛋的湯,敟著肚子,一堆人引領我到西側的一間房子,說這原來是柴房,後來也住了人,「呢!這不就是你爸出生的地方」,「那年土匪陳思邁攻城,大家都躲土匪去了,你奶奶懷著你爸爸,走不成,就躲在這兒麥稈堆裡」,說著,指著牆角的一張桌子,彷彿那兒真有一堆柴火:「土匪打的正熱火,你爸也生下來了, 一個土砲彈砸下來,把這屋角給穿了個窟窿,你爸哭得可大聲」,從此就喊他「大砲」,成了你爸的小名。
「你爸也命大,那砲彈是個啞巴彈,只把屋頂砸個窟窿,樑柱也打斷了,炸彈掉下來也不爆炸,也不鬧火。」「要是炸彈開了花,我們就沒了娘,也沒了弟弟(我的父親及我的小叔)!」「這可不,也沒你們這一家子了,哈!哈!、、、」
「後來鄉裡的人每見你爸,就喜歡問:『大砲,你幾歲啦?』,那年他在外面逃日本鬼子,讀中學回來,答了個歲數,人家就說:「咦!土匪攻城都有十七年啦!時間嘁快啊!」
角落裏的二伯父突然開口說話了:「喔,土匪攻城都七十年啦!」
可不是,我父親於民國十五年(西元1926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南省寶豐縣西大營鎮的破爛柴房麥稈堆裡。
河南省寶豐縣約處河南省中心略偏西的位置
我家的民國小歷史|魏國彥 之二
黃埔學生兵,打了國民革命軍最重要的一場戰鬥 (6) 外公生於二十世紀的第一年,1901年二月九日…
中共堅決反對分裂國土對台不存有幻想|高靖
文/高靖
我家的民國小歷史|魏國彥
我家的民國小歷史 魏國彥 小序 以下不定時推出的連載文章大多是我擔任官員時寫的,都是我爸媽家族的故事,主要是讀…
賴清德兩岸論述根本是胡言亂語 | 高靖
文/高靖
台南市長賴清德最近在美國表示, 廢除民進黨黨綱不是問題,問題是接不接受九二共識。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一國兩制,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澳門跟香港地位的九二共識。賴清德的說法,真是讓聽者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他到底要表達什麼。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有何關係,賴清德很可能把一個中國,馬上就跳到兩岸統一之後的一國兩制,這當中差距之大,賴清德隨便幾句話帶過,顯示他對兩岸問題的掌握很有問題。
賴清德最近不斷提出親中愛台,他在美國說,這是向中國大陸伸出友誼的手,以台灣為核心,與兩蔣時代的反中不同,也與馬英九總統的傾中不同。這些話,又讓人想半天到底是要表達什麼?如果賴清德仍然主張台灣獨立,要分裂中國的國土,那麼怎麼有可能對大陸伸出友誼的手。賴清德指稱蔣介石與蔣經國反中,更是不知道從何而來,我們不禁要問賴清德到底知道不知道他在談些什麼?
賴清德的談話,在台灣引起不小的爭議,台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處長許淑芬解釋說,賴清德說的是,廢除台獨黨綱不能夠解決問題,因為還要面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還是沒辦法解決問題,因為根本問題就是一國兩制,違反台灣人民的主張,不為台灣人民所接受。
不論台南市政府如何幫賴清德打圓場,我們還是要回到賴清德自己的論述上,試著理解賴清德究竟要表達什麼?他的發言究竟所為何來?賴清德身為地方首長,對於兩岸政策並無具體影響力,但是賴清德在民進黨黨內,卻是非常有地位的未來之星,在蔡英文政府陸續在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巴拿馬斷交等挫敗,顯示蔡英文拙於推進兩岸關係造成台灣很大損害之際,賴清德表達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顯示民進黨內開始有現實的焦慮感,賴清德的發言,也許正是這種焦慮感的投射,同時想要藉此表現他的論述,以堆砌他的政治高度。
不過,賴清德的兩岸關係談話,卻是自曝其短,充分顯示他對於歷史事實與兩岸關係本質,都缺乏足夠理解,賴清德也許講起台灣獨立頭頭是道,但對於事關重大的兩岸關係,他卻一無所知。
賴清德談到接受九二共識不是問題,問題在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名詞是鄧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九二共識則是1992年兩岸會談後出現的,就台灣方面的涵義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這兩個名詞的出現,時間先後有別,兩者更無前後關聯。九二共識或許在兩岸各自解讀方面,在各自表述方面有所歧異,但基於這個模糊的一個中國,兩岸才能開始發展出後來的許多對話。可是無論對九二共識進行多寬廣的解釋,其中都沒有任何概念與一國兩制有關。
九二共識其實在兩岸之間的看法,並不一致,但兩岸能夠用寬容的態度,以求同存異的方式,把這個名詞提供為兩岸往後持續互動的基礎,對於一個中國的不同看法,雙方並不堅持彼此接受對方的看法。九二共識就只是兩岸互動的基礎與橋梁,其中有一個中國的概念,但台灣當局在1992年時,對所謂一個中國的定義,已經表達與北京方面是不同的,所以要在一個中國後面,加上各自表述,以表明立場。北京方面當然不接受各自表述這個概念,但是北京當局暫時擱置爭議,不挑戰台北的各自表述,選擇就前面的一個中國,給予北京繼續維持與台北良性互動的基礎,這當中就算涉及一個中國,但並沒有具體到兩岸統一之後究竟採取哪種制度。
賴清德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不知道他的邏輯與道理何在,恐怕也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許我們可以推敲一下,賴清德把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個中國,一個中國自然就是一國兩制,但兩岸的政治關係發展,哪裡是這種跳躍式的論述,一個中國就只是一個中國,跟一國兩制並無關係,也無前後關聯。
香港與澳門在1997年回歸中國後,實施一國兩制。當然,最初一國兩制的提出,是針對台灣而來,可是首先落實的卻是港澳特區。因為港澳兩地近百年受英葡兩國殖民統治,政治與社會制度,乃至一般生活,自然與大陸有很大不同,採取一國兩制是為緩和兩地回歸中國後,可能造成的政治與社會衝擊。但是港澳是從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回歸中國主權,這與兩岸統一與否的問題,又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上。中國經過協商後,收回被西方強占的殖民地,港澳是受殖民統治,與台灣有國府統治並不一樣,港澳只是單純的主權回歸,但兩岸的統一問題,要比這個更複雜,因為這涉及國共內戰後,造成中國分裂分治,幾十年來,國共雙方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
兩岸不論是否要各自表述,但如果對於一個中國沒有相當的共識,就不可能往後觸及到兩岸統一的問題,即便是兩岸開始談判統一問題,一國兩制也僅是北京單方面的主張,實在不能說若台灣方面接受了一個中國,就是要去接受一國兩制的框架,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實在很大,甚至沒有必然的關聯。賴清德把九二共識硬是與一國兩制牽扯在一起,若不是不懂兩岸關係,就是別有用心,要扭曲兩岸互動的發展,讓一般人以為兩岸交流,最後就會變成一國兩制,從而鼓動台灣人反對兩岸交流,這與賴清德所謂親中,要向大陸伸出友誼的手,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如果我們把想像力放寬,或許兩岸談判統一的過程當中,在兩岸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很可能會有我們現在想像不及的方案產生,兩岸分裂分治超過半世紀,從1992年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要解決六十年的問題,哪裡是那麼簡單的幾句話可以帶過,但是兩岸關係是台灣不能不面對,也無法迴避的問題,賴清德輕率地幾句話,並不能改變兩岸關係已經存在的問題,但卻在民進黨內部引起爭論,賴清德若真有心更上一層樓,他最近有關兩岸關係的發言,暴露了他對兩岸問題缺乏認識與理解。
賴清德稱兩蔣反中,這個說法一定讓許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蔣介石與蔣經國反共有之,但若要如賴清德所言,兩蔣反中,恐怕沒有人會認同這個說法。兩蔣反共,但不反中。蔣介石雖在國共內戰敗下陣來,但從來都以他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個主張從1949年持續到了1971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為止,逐漸在國際社會遭到北京當局的挑戰,日本與美國也相繼轉移對北京的外交承認。蔣介石至死都不反中,但在意識形態與國家主權上面,他是反對中國共產黨,可是這不是反中。
蔣經國無論在行政院長或者總統任內,也沒有反中的立場。蔣經國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豈是反中的立場,蔣經國的反共立場是很清晰的,北京與美國建交後,對台灣採取許多柔性攻勢,蔣經國為了讓台灣持續穩定發展,並沒有受到這些柔性攻勢影響,蔣經國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沒有與大陸有任何接觸,但是與美國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蔣經國考慮的無非是台灣的生存發展,而將分裂中國統一問題往後延擱。
蔣經國在1950年代主導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這個名稱充分表達蔣經國的政治立場,他反共,但是要組織中國青年反共,這哪裡是賴清德所講的反中。反中與反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無論蔣經國與蔣介石,都不反中,賴清德信口雌黃,無非是扭曲歷史事實,用來美化他自己的親中愛台論述,但是從他對於客觀具體歷史事實都掌握不精確看來,他這套親中愛台論述,簡直就是不倫不類。
賴清德的親中愛台,其實本質是一中一台,把兩岸當成兩個獨立的國家交往,這樣的政治論述,僅僅用親中兩字也沒辦法遮掩其本質,北京有那麼容易上當,被親中兩個字迷惑嗎?當然不可能。賴清德對於兩岸關係的敏感內涵,可以說毫無掌握,才以為用親中兩字可以模糊一中一台的論述,賴清德未免把北京設想的太天真了。
從賴清德最近的兩岸論述看來,賴清德如果要在未來代表民進黨競逐大位,實在是件讓人很擔心的事情,因為他對兩岸關係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完全搞不清楚,這段時間他勇於發言,表達立場,但說不清,講不明,反而是自曝其短,顯得無知,無法讓人信任。
從實業計劃到一帶一路|周陽山
文/周陽山(金門大學教授)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北京高峰會上的發言震撼了國際社會。本文將就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實業計畫作一比較,分析兩者間的關聯。
2017年5月16日,紐約時報的報導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個宏偉的新國際經濟秩序願景,當川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將注意力投向國內之時,習近平讓自己領導的國家成為一個替代選擇。承諾將為中國的開發銀行提供逾1000億美元,這些銀行將充當大舉投資亞洲、歐洲和非洲基礎設施的先鋒。其中,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將獲得共計4800億元人民幣貸款,絲路基金將再獲得1000億元人民幣,還有大約3000億元人民幣將被用於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
習近平毫無保留地稱一帶一路其為「世紀工程」,是「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該計劃的基礎是中國在60個國家裡主導的橋樑、鐵路、港口和能源投資,構成了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議程的支柱。習近平稱該計劃將解決接受國的貧困問題,他承諾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並表示中國將啟動「100個減貧項目」。
習近平說,中國將邀請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機構,一同滿足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需求。這表明他正在尋求建立新市場,並輸出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擴張模式。習近平也強調了美國的聯盟體系和以中國為主導的商業之間的不同,但「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這是對中國一向抱持敵意的紐約時報,難得中肯持平的報導。
但是,面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成就,台灣人卻心知肚明,這些巨額的投資項目恐怕是看得到卻吃不到;至於民進黨政府則是鐵了心腸丶鐵板一塊,既反對九二共識,也坚决反對一個中國,對上述這些數據當然也是無動於衷,既冷淡又冷漠。
但是,新當選的國民黨領導人吳敦義如果放棄他過去的獨台立場,回到一個中國政策,積極表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願,並搭乘大陸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則日薄西山的國民黨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而當前國庫空虛丶政府赤字高築的危機也將可化解。至於軍公教被汚名化丶年金被迫腰斬丶貧窮人口劇增、社會階級分裂的整體噩運,也可迎刄而解。
台灣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建設經驗,技術水準亦佳,可說是「小而美」。若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與中國大陸的工程建設集團對接,結合大陸基礎建設的「大而壯」,也就能成就互利雙贏,變成「大而壯又美」,同時也讓台灣人逐漸走出發展困境。
如果我們進一步回顧歷史,重新審視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實業計劃,就不難發現,這份當時提出的宏偉建構,強調自主丶開放、互利丶共富,正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前後輝映。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七年自廣東移居上海。從事建國方略與實業計劃的研究。他特別將英文書名定為《國際共同開發中國書》(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並指出,應國民之所需要,選最有利之途,掌控國家主權,吸引外資,共同開發中國,以解決當時中國的貧弱問題。
他設計了貫穿全中國廣大領土的鐵路網和公路網;他定下發展中國商埠和海港計劃;也定訂了疏浚河流、水利建設、荒地開墾等計劃大綱。另外,他又設計了發展天然資源和建設輕重工業的藍圖,並強調生態保育,定下在華中、華北造林的計劃。
他的目光遠超越當時的政治紛爭和政客視野之外,而且胸懷天下,大公無私,一心一意為了全中國的進步與發展。實業計劃如果能順利實現,既可以解除人民的貧困,並將促進國家富強,使中國及早躋於現代工業化國家之林。
實業計劃包括十大目標和六大計劃,其中以交通建設的發展為最優先原則。預計完成鐵道十萬英里,石子路百萬英里;修大運河,開鑿新運河等。商港之開闢新建三大世界港水利之開發礦業開發蒙古、新疆之灌溉在中國北部及中部造林移民東北、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地區。至於六大計劃,则是;
第一計劃:以北方大港為中心,建造西北鐵路系統
第二計劃:開發中部富源,以東方大港為中心,整治長江水道
第三計劃:開發南部富源,以南方大港為中心,建造西南鐵路系統
第四計劃:鐵路建設計劃,建造中央、東南、東北、擴展西北、高原等五大鐵路系統。
第五計劃:民生工業計劃,包括食、衣、住、行、印刷等工業。
第六計劃:開發礦產計劃,包括鐵、煤、石油、銅、特種等有色礦產。
上述這些計劃,在過去四十年大陆推动的建設中,多已實現,並有許多比當年計劃更佳的實踐成果。譬如高鉄建設丶港埠設施和水利工程,均已超越當年的規劃設計。但重要的是,針對工業發展,孫中山規定了兩項基本原則,迄今仍被遵循:(一)凡是可以由私人經營的就歸私人經營;(二)私人能力所不及或可能造成壟斷的則歸國家經營。政府有責任鼓勵私人企業,並以法律保護之。苛捐雜稅必須廢除,幣制必須改善並予統一。官方的干涉和障礙必須清除;交通必須發展以利商品的流通。鐵道、公路、疏浚河流、水利、墾荒、商埠、海港等都規定由國家主持。他還特別強調,歡迎外國資本,並將雇用外國專家。
在實業計劃序言中,孫先生指出,「然則中國富源之發展,已成為今日世界人類之至大問題,不獨為中國之利害而已也。惟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此後中國存亡之關鍵,則在此實業發展之一事也。吾欲操此發展之權,則非有此知識不可。庶幾操縱在我,不致因噎廢食。」
由此可見,實業計劃雖然強調對外開放,歡迎外資參與和外國專家投入,但發展之權,仍然操之在我。這與鄧小平在一九七 o年代後期積極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強調主權在我,對外開放,如出一轍。這也正是實業計劃的開創性丶歷史性的貢獻!
根據蔣夢麟先生回憶:「孫中山先生是中國第一位有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政治家。他的科學知識和精確的計算實在驚人。為了計劃中國的工業發展,他親自繪製地圖和表格,並收集資料,詳加核對。實業計劃中所包括的河床和港灣的深度和層次等細節他無不瞭若指掌。有一次我給他一張導淮委員會的淮河水利圖,他馬上把它在地板上展開,非常認真的加以研究。後來我發現這幅水利圖在他書房的壁上掛著。
在他仔細研究工業建設的有關問題和解決辦法以後,他就用英文寫下來。打字工作全部歸孫夫人負責。一切資料數字都詳予核對,如果有什麼建議,孫先生無不樂予考慮。凡是孫先生所計劃的工作,無論是政治的、哲學的、科學的或其他,他都以極大的熱忱去進行。他虛懷若谷,對於任何建議和批評都樂於接受。」
針對孫中山的實業計劃,習近平在2016年11月12日紀念孫中山150週年紀念會上致辭指出: 孫中山先生在從事緊張的革命活動的過程中,一直思考著建設中國的問題。1917年到1919年,他寫出《建國方略》一書,構想了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其中提出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把中國沿海、內地、邊疆連接起來;修建160萬公里的公路,形成遍佈全國的公路網,並進入青藏高原;開鑿和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三峽大壩,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電力事業;在中國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發展農業、製造業、礦業,等等。孫先生擘畫的這個藍圖,顯示了他對中國發展的卓越見解和強烈期盼。
當時,有的外國記者認為孫中山的這些設想完全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的確,在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下,這些宏大構想難以實現。今天,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的設想。孫先生致力於建設的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对于當時外界的质疑,蔣夢麟指出,因為孫中山的眼光和計劃超越了他的時代,許多與他同時代的人常常覺得他的計劃不切實際。「與孫先生同時代的人只求近功,不肯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的癥結所在,希望不必根據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科學等所得的知識,就把事情辦好,更不願根據科學知識來訂定國家的建設計劃。因此他們誣衊孫先生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他們的現實的眼光根本看不到遠大的問題,更不知道他們自己的缺點就是無知和淺見,缺乏實際能力倒在其次。以實在而論,他們自己認為知道的東西,實只限於淺薄的個人經驗或不過根據一種常識的推論。這樣的知識雖然容易獲得,但以此為實踐基礎反常常會遭受最後的失敗」。但是,在百年之后的中国,情势卻已经完全不同了。
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關注。接著,李克強在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的交流,並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这一世紀工程建設承继了實業計劃的基本精神,強調基礎建設,以及丝绸之路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它,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2016年底的數據,大陸已有7961家境外企業對全球進行投資,累計實現的投資金額是1701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2031億元),較2015年成長44%。這一數字還不包括金融投資。而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已完成的金額是1594億美元(新台幣4兆9414億元),新簽合同金額是2440億美元(約新台幣7兆5640億元)。
除此之外,2016年大陸對外新簽合同在美金5千萬元(新台幣15億5千萬元)以上的項目,一共有815個;累計合同金額則是2067億美金(新台幣6兆4077億)。這已是中華民國政府年度總預算三倍以上的規模。
大陸企業去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金額是145億美元(新台幣約4500億元)。其中,已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共56家,入區的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億美元(新台幣l 兆5686億元)。至於新簽的合同金額1260億美元(新台幣3兆9千億元),約占大陸對外承包工程總金額的51%。在對外投資的行業類別方面,2016年對製造業投資310億美元,資訊類203億美元,科研類50億美元。
一帶一路既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願望。預估整個計劃將耗資美金九千億元,這確實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也可視為廿一世紀版全球化的實業計劃!但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建設本身是開放的、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它不刻意追求一致性,而且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中國也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由此看来,它与實業計劃的開放、包容、互利的精神,完全一致。
一九一八年孫中山發表實業計劃英文版。他指出: 「此書為實業計畫之大方針,為國家經濟之大政策而已。至其實施之細密計畫,必當再經一度專門名家之調查,科學實驗之審定,乃可從事。讀者幸毋以此書為一成不易之論!」
這正是實業計劃的科學丶細密丶審定丶務實與惠民精神之所在,也應是一帶一路計劃所依循的準繩。我們拭目以待這偉大的世紀工程!
無感:這個國家的那個政府|鄒秦
文/鄒秦(自由作家)
蔡英文口頭上的「這個國家」,一年來,誕生了一個對人民完全無感的「那個政府」。讓民主政治空轉,靠民粹口號治國,拚文化價值解構,而且迫使台灣社會全面空虛化。
他們不斷的誤導民眾,將美國國會的肉桶政治交易當成在「拚經濟」;把打擊軍公教人員當成「實現社會公平」;把掏空國民黨當作「轉型正義」;還把拒絕兩岸和平轉移成「培養天然獨的重要資本」。而最重要的是,竟然將打擊自己人當成政績。半年前,她強行把身體狀況不佳的總統府祕書長換下,說是已完成了階段性使命。但是到現在,卻始終找不到一位「健康的可替代人選」!
除了文青幫她寫文章外,她找不到任何可信任的心腹。面對不斷直缐下跌的民調,她無動於衷,只有冷靜丶冷淡和冷漠,一切都冷然以對。這就是偉大的英派!
美國總統川普説他不會再接蔡英文打來的電話,她的發言人冷冷的回應,這是假設性問題,她又沒說要打電話。但是,如果川普真的願意接話,她卻會像上一次一樣,滿懷欣喜!
面對習近平的考題,她拒絕回答,而且說兩岸目前要共同回答另一份新的試卷。面對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她沒有絲毫感覺,卻提出了另一份朝向東南亞的新南向偉構。面對嚴峻的財政赤字,她只想刪除軍公教的年金,卻提出了另一份天文數字的前瞻建設宏圖。她只想省一心一意省小錢,另一方面,卻大方的揮霍花大錢,而且竟然是無底洞的捷運計劃和軌道交通工程。她打算終結民進黨內各派系,卻始終扶不起自己軟弱無能的英派。
執政一年,心態卻依然在野,而且負不起任何應該承擔的責任。雖然掌握了立法丶行政、司法大權,卻一心一意想繞過民主制衡與國會監督,靠國是會議另闢蹊徑丶曲缐治國。但沒想到的是,司法國是會議卻越開越糟糕,而且完全不受節制,甚至引來了眾怒!再加上林義雄絕食抗議,逼迫她修改公投法,藉台獨公投正式對大陸攤牌。這一切,只有一個字了得:亂,亂上加亂。
亂上加亂!但是,請放心,她一定會謙卑,再謙卑;那個政府,則依然無感,更無感。至於這個國家千千萬萬無奈的老百姓,卻只能徬徨無助,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