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美國是個天真又自以為是的國家,美國有時基於善意的作為, 卻經常造成對方困擾與傷害。1950年國府剛由大陸撤退台灣, 驚魂甫定之際,美國幕後策動台人發展組織, 同時又出現主張台獨的團體,國府為了政局安定,逮捕台獨成員, 美國國務院認為這是國府壓制台人的聲音, 透過駐台北領事館干預施壓國府, 搞到後來連親美的台灣省主席吳國楨都受不了美國外交官的介入, 美方這才慢慢理解,國府的強硬作為是為了控制局面, 如果過度表達關切,反而會讓國府加大壓力, 對這些涉案台灣人造成更大傷害。
抗日戰爭後期,美國新任駐華大使赫爾利抵達重慶, 根據國務院的歷史檔案, 赫爾利會見當時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時, 提到美國不會介入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赫爾利言猶在耳, 幾年之後,美國政府頻頻干預國府在台灣處理台獨團體, 顯見美國政客的談話,聽聽就好, 美國總會按照他們自己的利益行事,不理會其他國家的感受。
對美國來說,主張台獨,是言論自由問題, 同時也代表反映台灣人的心聲,國府來自大陸,應當要尊重。 美國無視於台灣原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事實, 片面強調台人與來自大陸外省人的不同,不能以同情的角度, 理解國府內戰失敗的困難,幾十年來,美國雖然表明不支持台獨, 卻暗中包庇台獨勢力發展,尤其收容偷渡出境的彭明敏, 更是美國暗中支持台獨的明證, 美國境內還曾有發展恐怖活動的台獨暴力組織存在, 台獨暴力組織訓練成員使用炸藥,要在台灣搞恐怖活動, 台灣情治單位多有掌握,美國當局明知這些暴力組織存在, 卻長期默許他們發展。
國府撤出南京時,美國大使館並未撤出,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離開大陸後,也沒有來到台北, 而是返回美國,因為當時美國對於台灣的命運,仍然抱持悲觀看法, 國府遷台初期,台北沒有美國大使館,只保持領事館層級。
1950年1月2日, 美國駐台北領事館代辦師樞安給國務院的機密電報稱, 他剛到台北就遭遇台獨運動成員的接待, 他從與黃紀男與另一位Philp Ng的談話,以及從他們的文宣品理解到,台獨運動缺乏現實主義, 缺乏軍事與武裝人民的基礎,完全要依賴美國,達成他們的目標, 永遠確保他們的生活。師樞安形容他以友善的語氣告訴他們, 以他個人的意見看,台灣人沒有武裝, 無法趕走現在台灣島上的大陸人,美國需要好幾個師, 加上海空軍的支援,才能占有控制台灣。美國不打算扛起這個責任, 如果想保持台灣的獨立,只能寄望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 任何削弱國民黨的手段,只會幫忙增加共產黨的機會。 他們不應該忘記,台灣是被包含在更大的範疇當中, 很難任意地脫離出來。 台灣人必須認清事實,不能逃避事實。雖然美國同情台灣人的期望, 但這些期望在目前與可見的未來,都缺乏樂觀的基礎。
師樞安來台之前,台灣從戰後就有獨立思想的醞釀, 隨著二二八事件的衝突,更強化了某些台人的想法, 隨著國共內戰情勢惡化,美國也曾思考過支持台獨, 不要讓無能的國府統治台灣,避免台灣淪入共黨勢力範圍, 但後來美方放棄這個看法,希望尊重中國領土完整, 與新的中共政權能夠保持友善關係,沒有公開推動台獨, 但美國仍以民主多元為由,認為台人在國府統治下, 需要有相當的意見表達機會,方暗中鼓吹台人組織團體。
4月8日,師樞安給國務院的電報提到, 台灣省民政廳長楊肇嘉對成立台灣民主協會(Taiwan Democratic Association)表達他個人的看法,楊肇嘉認為, 這個組織無助於台灣人,甚至會危害台灣人, 這個組織沒有人民支持,大部分的領導者過去的記錄, 都是禁不起檢驗的,也正因為這些問題,讓那些在台北地區以外, 可望成為組織成員的人感到猶豫。但是美國的支持很重要, 大陸人對這個組織充滿懷疑,台灣人對大陸人仍有不滿, 很多人都來拜託他找尋失去下落的親友。
師樞安提到另一位台人James Chen透露,原本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同意協會舉行會議, 但是4月5日卻送來吳國禎與台灣保安司令部彭孟緝共同簽署的命令 ,禁止4月6日舉行會議。他們找吳國禎爭論,主張允許成立, 因為可以代表民主,但是吳國楨只表示會與蔣中正總統商量, 沒有具體答覆。師樞安認為,如果要成立協會, 協會的領袖必須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倚賴美國的庇護。
吳國楨告訴師樞安,如果這是師樞安希望協會成立, 他會立刻告訴蔣中正,支持這個協會成立, 而且蔣中正也會接受這個看法。師樞安要吳國楨不要誤會, 他沒有為任何團體或者組織進行宣揚,他所爭執的原則, 是中國政府不應該輕忽這件事情,如果輕忽了, 未來的結果將會十分嚴重。
師樞安在4月27日的電報,引述James Chen的看法,因為不同的秘密警察介入, 台灣民主協會已經無關緊要了,若一方認為可以成立, 另一方為了面子就會說不可以,原先推動成立這個團體的成員, 大都認為放棄了。James Chen可能害怕國府的政治管制, 像師樞安表達要求美國武裝介入,也希望師樞安把他弄出台灣, 台灣已經完蛋了,但師樞安婉拒了這人的請求, 對於無法幫上忙表達遺憾。
當時台灣的局勢,仍在風雨飄搖之際,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國府力求台灣安定,採取了許多嚴厲的措施,有其時空背景。 國務院有份註明日期1950年4月17日的機密檔案, 其中引用中情局分析,共軍可能在6月到12月之間犯台, 12月之前,共軍可能攻占台灣。美國對台灣情勢悲觀, 國務院當時都準備了撤出在台美僑的方案。
國務院一方面對台灣情勢沒信心, 一方面又要駐華人員介入國府內政問題, 對國府逮捕台獨團體施壓干預,國府是為了政治安定與控制局勢, 才會有逮捕與限制集會的處置, 也難怪陳誠會在日記寫下美國分化政府與人民。 美方人員一方面要台人成立組織, 一方面又表現出與這個組織沒有關係的立場, 這是個不負責任的態度,在其自以為是的政治理想下, 不顧台灣局勢穩定的現實考慮, 反而為台灣穩定製造很多不確定因素。
國府來台初期,美方幕後策動台人組織台灣民主協會, 這個團體在國府壓力下消解了, 但是台灣再解放聯盟卻是在境外成立,成員包括有台獨與左派成員, 這個組織比台灣民主協會更敏感,國府擔心影響局勢, 展開逮捕行動。在6月2日的機密電報, 師樞安為了蔣經國逮捕多位台灣再解放聯盟成員, 向國務院緊急請求指示,是否需要代表美國,向國府表達看法。 師樞安批評國府讓人難以容忍的警察國家的方式, 持續讓人民與政府距離越來越遠。國務院也立刻回電, 指示師樞安以非正式方式向外交部討論這個逮捕問題。
7月14日機密電報,國務院命令師樞安找吳國楨, 詢問被逮捕的台灣再解放聯盟成員的下落, 國務院要求師樞安向吳國楨表達, 國府已經在大陸與台灣失去民眾的支持, 國府應該避免任何沒有必要的挑釁行動,促成台灣人的敵意。 7月17日機密電報顯示,吳國楨不願意多談這個事情, 吳國楨建議國務院最好不要找外交部,因為會造成高層的誤解。
師樞安解讀,吳國楨可能認為美國的利益已經太過頭, 會造成他的麻煩,蔣中正對於美國干預介入是很敏感的。 師樞安認為國府可能是為了要展示誰才是當家作主, 才會採取嚴厲的措施。師樞安的解讀,與當時狀況相去不遠, 蔣經國以嚴厲手段壓制台獨運動, 也的確為國府統治帶來一段時間的穩定, 爭取了台灣建設發展的機會,但後來的白色恐怖時期, 也造就不少無辜受牽連者。
非常親美的吳國楨,當時都受不了美國過度干預國府內政, 國府為了穩定台灣採取的嚴厲逮捕措施, 美國卻認為會造成民眾與政府分裂,這個看法不能說是錯的, 但美國對干預國府內政的頤指氣使,也難怪美國外交官在任何地方, 都是毀譽參半。二十年後的1970年代, 蔣經國在台灣開始大量重用台籍人士,不僅是安撫台人, 某方面來說,也是在外交逐漸失去美國支持之下,藉重用台人, 蔣經國向美國表態,國府已無力回到大陸,只能遷就台灣現實, 為國府爭取更多時間。
1950年代的台灣民主協會與台灣再解放聯盟, 都是以台人為主要成員的政治團體,也是台人與國府矛盾的具體化, 台人與大陸人的關係,在二二八事件後, 加上白色恐怖時期大量逮捕思想犯,造成雙方關係更不容易改善, 經過幾十年的彼此融合互動,台人在台灣社會已經居主流地位, 來自大陸的外省族群,反而失去台灣政治上的影響力, 這當中美國幕後介入的影響,始終是存在的。台灣今日的統獨之爭, 其實深層上與當年的省籍問題歧異有關,台人過去爭取主導, 今日已經轉變,省籍界線模糊,而是所有在台灣居住的人, 如何看待自己對台灣的認同,或者追求國家統一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