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李登輝是台獨團體的精神領袖,推動台灣獨立不遺餘力, 曾經受到李登輝重用的郝柏村, 最近在退伍軍人活動當中高喊反台獨,這是十分有趣的畫面, 因為當年就是郝柏村這樣對軍方掌握高度影響力的將領, 大力支持李登輝,早已包藏禍心的李登輝, 才能在國民黨內呼風喚雨,製造國民黨分裂, 利用政府資源餵養民進黨,一手促成民進黨執政, 民進黨推動台灣獨立,還不如李登輝對於台獨的鼓吹, 台獨在台灣勢力壯大,李登輝功不可沒, 然而李登輝掌握國民黨權力,郝柏村的支持更是一股重要力量。
我們可以考察郝柏村所公開的參謀總長八年日記, 這些私人日記其中的內容自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郝柏村在日記當中,對李登輝有甚多的正面評價,於今回頭看去, 這些評價幾乎全部都是錯誤的,很多甚至是溢美之辭, 顯示出郝柏村也有某些政治投機性格,欠缺自己的政治判斷, 立場隨風倒。郝柏村雖在日記寫下許多反台獨論調, 但李登輝這個最大股的台獨勢力,郝柏村卻總是褒多於貶, 郝柏村反台獨不反李,於今證明只是徒勞無功。
蔣經國晚年在美國的壓力下,以及追求台灣內部的安定, 開始在國民黨內大量栽培台籍人士,到了1980年代,林洋港、 李登輝兩人都具有很好的聲望,但是蔣經國最後棄林擇李, 其中玄虛只有蔣經國自己清楚,旁人只能揣測一二。 蔣經國在謝東閔之後,提名李登輝擔任副總統時, 曾寫電報向旅居美國的宋美齡報告,可見這事情的慎重。
1984年2月15日,蔣經國提名台灣省主席李登輝擔任副總統, 郝柏村在當天的日記寫下,這是蔣經國對歷史負責的明智決定。 郝柏村對李登輝這個人選,顯然是充滿正面的評價, 否則不會說這是明智決定,而且還是為歷史負責。 郝柏村無法知道16年後,李登輝一手把國民黨搞垮, 許多國民黨黨產就在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 出現了許多可疑的變動。
簡單地說,郝柏村與蔣經國一樣,都是識人不明,蔣經國死去, 沒人知道他真正的想法,但是郝柏村對於李登輝這位台獨大老, 在日記當中經常有褒獎之詞,或者在國民黨權力鬥爭過程中, 郝柏村都是站在支持李登輝的一方,李登輝在蔣經國死後, 對郝柏村採取攏絡與合作態度,郝柏村多少受此影響, 沒有在李登輝掌權初期,站在李登輝對立面。
1980年代的國民黨,當年由大陸來台的成員,多已老邁凋零, 但仍能結成一股被視為保守派的勢力, 這些人對於台籍人士控制政府與國民黨,多所疑慮, 國民黨內保守勢力因為多主張對大陸採取不妥協強硬立場, 這種缺乏彈性的路線, 在當時已為黨內年輕的技術官僚或者學術界菁英所排斥, 李登輝因為留美,技術官僚出身,掩蓋了他真正的台獨政治企圖, 而能夠被主張改革的黨內年輕勢力所認同與支持。 蔣經國當時重用技術官僚出身的孫運璿, 也是種平衡黨內保守與改革派的政治安排。
蔣經國在1988年1月突然病逝,多年來, 美國中情局經常分析台灣政局,中情局的分析認為蔣經國死後, 國民黨中常會應該是會出現集體領導的情況,因為蔣經國後, 國民黨已無強人,但是這種分析錯了,蔣經國後的國民黨, 不僅沒有集體領導,幾年之內,李登輝就以強人之姿, 不斷推動修憲,削弱行政院長的能力,將權力集中在總統一人身上, 而且是不受任何機構監督的總統。 李登輝甚至改變了有關總統選舉的方式, 把總統民選變成了總統直選,廢除國代選舉總統的制度, 透過直選總統,強化總統在不受監督的情況下, 變為強人的統治力量。
蔣經國死後的1988年1月24日,郝柏村在日記寫下, 宋楚瑜就中常會推舉李登輝為代理主席,請他簽名連署, 他在提案上簽名。這是一項非常高度爭議的舉動, 因為毫無前例可循。一如1975年蔣中正死後, 國民黨增設黨主席,並由蔣經國接任一樣, 這個安排就是確認由誰領導國民黨,當時以黨領政的背景下, 控制國民黨,就掌握了政府。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任總統, 是依據憲法,但是黨主席職位,並無規定由李登輝接任, 蔣經國死前,將李登輝在中常委的排名由第九提到第三, 主要是因為原本的第三位孫運璿,因為中風,無法擔任行政院長, 由行政院長負責國家實際領導的安排,也就無法落實,只好轉回來, 讓副總統進入第三的順序, 可是這依舊不表示李登輝可以順理成章擔任國民黨主席, 即使是代理主席,在國民黨13大之前, 李登輝都能夠握有優勢地位,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
李登輝擔任代理主席,在國民黨內引起很大爭議, 郝柏村在1月27日寫下, 國民黨秘書長李煥傳達宋美齡主張黨主席由13大決定, 他沒有表態,只對李煥說,這很麻煩。 這就顯示郝柏村沒有在黨內權力鬥爭過程當中, 沒有反對李登輝代理主席。1月28日, 郝柏村誇讚李登輝是繼承國父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 一貫的國民革命的繼續發展。這段形容,今天看來簡直是判若兩人, 不知是郝柏村黑白不分,還是台獨李登輝很會演戲。
不過,李登輝在黨內鬥爭當中,早就出現貪婪的一面, 只是郝柏村視而不見。郝柏村在2月26日日記寫下, 李登輝不贊成國民黨13大後設副主席, 因為李登輝聽說蔣緯國要當副主席,他未置意見。 蔣緯國被歸類為保守派,但是蔣緯國的主張也沒有錯, 蔣中正擔任總裁,陳誠為副總裁,國民黨既然設主席, 增設副主席也無妨才是,但在李登輝反對下, 國民黨當時沒有副主席,多年後,國民黨垮台了,才增設副主席, 但早無當年的崇高地位。郝柏村對李蔣兩人鬥爭, 竟沒有看出其中端倪,只看到國民黨團結危機, 這就是國民黨的老問題,只講團結,不論是非,郝柏村為了團結, 支持李登輝,結果最後造成國民黨崩潰的,卻是李登輝, 而不是當年挑戰李登輝的非主流派。
郝柏村今天高喊反台獨,他應該先對自己盲目支持李登輝, 造成台獨勢力在台擴大,表達自己的悔意, 當年正是郝柏村代表軍方表態支持李登輝,才有李登輝穩固領導, 開始打擊排除反李的國民黨勢力。
李登輝拉攏郝柏村無所不用其極,郝柏村在7 月14日日記寫,李登輝將國民黨中常委排名調整,他列第10名, 他自謙太高了。其實這是李登輝討好郝柏村,三個月後, 10月26日,李登輝又告知郝柏村的總長任期延任一年。 用權位攏絡是最有效的, 原先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在中常委都排在10名之外, 幾位黃埔軍校的大老,才能進入前10名,但是後蔣經國時期, 就不同了,郝柏村被拉到前面,又能延任,自然對李登輝服服貼貼, 幾年後。當李登輝站穩腳跟了,他對台獨的強烈信仰, 也就浮現出來,這時郝柏村已無力阻擋。
李登輝並非毫無破綻,讓郝柏村這些位高權重的國民黨人士看不明, 郝柏村7月20日日記提到, 在國防部博愛大樓宴請外交部回國使節, 有位大使懷疑主政者是否心懷全中國。10月17日日記記載, 李登輝免去沈昌煥總統府秘書長職務,郝柏村不以為然,認為
無必要。
沈昌煥是當時國民黨保守勢力之一,反共強硬派, 因為擔任過外交部長,對外交政策影響很大, 沈昌煥對於開放與蘇聯經貿關係,表達強烈反對意見, 一般社會觀感並不太好,認為與時代脫節, 結果這位曾被人描寫為太上外交部長的沈昌煥, 一夜之間就被李登輝換掉。郝柏村對這個調整不以為然, 卻也沒有表示任何具體看法, 外交使節提醒郝柏村李登輝有無心懷全中國, 郝柏村好像也僅止於記錄談話,沒有表達看法。 這都還是發生在李登輝繼位初期,一旦李登鞏固權力, 就能夠為所欲為。
郝柏村在日記吹捧李登輝,但是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卻很精明, 一眼就看穿李登輝。郝柏村在10月31日日記寫下, 訪問李光耀的內容,郝柏村提到,李光耀談到鄧小平問, 李登輝是否親美,李光耀告訴鄧小平,李登輝是親台灣。事後看來, 這句親台灣的涵義非常深遠,可惜郝柏村是軍人出身, 完全無法體會李光耀充滿政治智慧的說法。
1989年1月6日,這天是李登輝生日,郝柏村對李登輝的吹捧, 已經到了不知該如何形容的程度,郝柏村在日記寫著, 李登輝以蔣經國的志節為志節,應屬難能可貴。 證諸後來近30年歷史發展, 李登輝何曾有過以蔣經國的志節為志節, 郝柏村這段日記內容應該是發自內心,但也充分顯示貴為參謀總長, 卻對政治毫無深刻認識,只對掌權者逢迎, 實在是國民黨與國家的不幸,郝柏村現在要反台獨, 當年為何如此熱烈支持李登輝, 這實在是郝柏村必須自己回答的問題。
不只是台灣內部早有人看出李登輝包藏禍心, 旁觀的美國人都發覺李登輝對國民黨是危險人物, 1989年4月5日,郝柏村日記記載他對李登輝報告, 果芸與芮孝儉(曾任美國駐北京大使)談話內容,芮孝儉稱, 國民黨領導階層中懷有台獨意識者不少,彈性外交多少有台獨意識。 郝柏村日記記錄李登輝聽到芮孝儉的說法後, 表現出非常不高興的態度。
對於美國人的分析,郝柏村沒有多加深入探討, 也許是身為軍人不懂政治的關係,但是芮孝儉所稱國民黨領導階層, 就是指李登輝,推動彈性外交,也是李登輝繼位後大力推動的措施, 顯示郝柏村老早就聽過這些關於李登輝的質疑,卻仍然配合李登輝, 從總長到國防部長,再到行政院長,行政院長任內, 兩人關係逐漸出現裂痕,到1996年加入林洋港陣營, 挑戰李登輝競選總統,但在1990年當時的國民大會, 郝柏村並沒有支持林洋港與蔣緯國搭檔的林蔣配, 顯示郝柏村對於國民黨始終只有不太高明的團結主張, 而不能洞悉政治人物的權謀陰險,郝柏村沒有能在星火燎原之前, 遏止這股台獨逆流,如今仍在街頭大聲疾呼反台獨,又有何用, 郝柏村所犯歷史錯誤,其實也是許多國民黨人的共業, 李登輝的狂妄與台獨強勢,皆因國民黨放棄自我的政治信仰與縱容, 郝柏村不過是造成今日台獨亂象的歷史共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