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台灣能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的鬧劇剛剛落幕,我們不禁要問,是大陸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抑或是蔡英文政府利用這個事件,進行政治動員。台灣參加WHA從來都不是為了公共衛生或者醫療防疫,只是要利用這個平台,表達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訴求,那麼馬英九政府時代為何可以參加,陳水扁政府與蔡英文政府都沒有辦法參加呢?這兩者的差別又在何處呢?換句話說,台灣依據聯合國組織的政治現況,本來就不能夠參加聯合國相關組織的任何活動,也就無所謂誰打壓台灣的問題,那麼究竟馬英九政府為何可以參加呢?
兩岸經過二十多年的纏鬥,中華民國終於在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由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往後台灣的地位也被聯合國定位為中國的一省。若是依照這個定位,無論哪一位聯合國秘書長或者世界衛生組織長官,都不可能允許一國的地方政府參加聯合國機構的活動,不論台灣是否接受,這就是個客觀的現實,而從1971年以來,台灣也無力片面改變這個問題。
馬英九政府能夠參加WHA的活動,最大的原因,就是兩岸之間取得政治諒解,兩岸對於九二共識有基本共同立場,雖然彼此都有不同見解與不同認識,但暫時放下這個差別,就用九二共識為橋梁,承載著兩岸關係,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就會在對岸的諒解下,知道這不是台獨的活動,不會刻意採取抵制手段。因為沒有在國際搞台獨的顧忌,自然就不會出現民進黨政府所謂的打壓現象。不論陳水扁、蔡英文兩任政府,在九二共識的立場上,多是不接受,不承認,尤其是針對一個中國的部分,受到台獨主張的限制,民進黨政府大概永遠無法在九二共識方面找到任何迴旋的空間。
如果北京願意在九二共識以外,找到另一個可以開啟兩岸互動的橋梁,自然就能夠打開了與民進黨政府互動的渠道,但是北京當局為何要如此呢?兩岸在客觀實力方面,落差甚大,如果雙方力量對比不是這麼懸殊,或許北京當局必須思考新的途徑,可是現在台灣的困難就是必須以小侍大,若不能找到對話基礎,那麼台灣難以對抗北京的政治壓力。
對於民進黨政府而言,陳水扁時代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其實這是行不通的途徑,對民進黨而言,入聯不成功反而對在台灣內部的選舉政治多有助益,可以幫助民進黨訴求悲情,在後冷戰時期重新建構冷戰的敵我對峙,北京成了台北的死敵,大大有利於民進黨進行政治動員,贏得選舉。蔡英文政府上任一年以來,入聯並非官方支持的活動,但參加WHA卻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扁蔡兩任民進黨政府的差別,在於蔡英文提出了維持現狀這個主張,以台灣名義入聯,這就有挑釁兩岸情勢的味道,美國對於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官方與私下都是反對的態度,陳水扁是一意孤行,蔡英文為了求穩,沒有採取這個沒有實效的舉動。
可是我們仍舊要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如果蔡英文政府真是那麼他們口中那樣的愛台灣,不正是應該凸顯台灣主權地位,只要台灣能夠進入聯合國,也就自然地能夠順利參加聯合國組織的各項活動,又哪裡會有每年等待邀請函參加WHA活動的問題。 可是蔡英文政府迴避了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的問題,甚至去年受邀參加WHA活動時,仍使用馬英九政府的中華台北名稱,而不是民進黨一貫的台灣名稱。
蔡英文的策略無非就是執政初期力求內外穩定,現在看來,外部穩定是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國際社會也僅是消極的口頭支持台灣,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仍然沒有積極的可能。內部因為調整退休年金失當,勞工一例一休修法的混亂,對國民黨的政治鬥爭,呈現混亂的局勢。蔡英文求穩,在上任剛開始之際,有關台灣的外交情況,她曾有明確的表達,就是馬英九時代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她都希望繼續保有,只能夠增加,不能減少,顯然地,在WHA的部分已經沒有了。蔡英文政府也許已經理解,也許不願意公開面對這個事實,維持現狀的政治主張,不能僅僅只是口頭表述,就能夠維持現狀,因為台灣的政治情勢在2016年總統大選後,已經有重大改變,這個改變促成了現狀變動了。
缺少了九二共識的橋梁,蔡英文就沒有辦法與對岸展開對話,北京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捨九二共識,另外找兩岸對話橋梁管道的意思。其實兩岸在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初,逐步展開了對話,當時也沒有九二共識,仍能展開接觸,逐漸找到所謂九二共識,作為往後持續發展兩岸關係的橋梁。無論如何,即便是北京願意另闢管道與蔡英文政府展開溝通互動,要延續穩定的對話,最後還是要碰觸到九二共識當中的一個中國問題,如果沒有一個中國,兩岸顯然是無法持續穩定對話。
九二共識這的確對民進黨政府是一個限制框架,但大部分的對話都會在一段過程後,就脫不了某些框架的限制,否則豈不成了漫談,如果接受某個框架,彼此才能加深互信,這樣一來,台灣方面希望在國際上爭取某些空間的主張,才不會被錯誤解讀,馬英九政府與對岸有這個政治諒解,所以可以受邀參加WHA以及許多個國際組織的活動。
北京的基本主張,是中國的統一,這是很清楚的主張。台灣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包括李登輝總統任內,都沒有排除國家統一的目標,所以才有國統綱領與國統會,有關兩岸統一這一點,兩岸都有一樣的主張,差別在於如何統一,何時統一。可是李登輝執政後期,台灣政治環境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兩國論的提出,偏離了原先的一個中國,兩岸關係惡化延續到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才開始改善。民進黨政府不接受統一,不論扁蔡都是依樣,這樣一來,國際組織在沒有北京的諒解下,怎麼可能允許台北提出參與的要求。
蔡英文沒有推動加入聯合國,僅主張參加聯合國所屬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之下的WHA活動,蔡英文政府顯然把參與國際空間,設法由技術層面的途徑,而不是高度敏感的國家主權政治層面。可是,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方面,所能夠掌握的主動非常少,即便是把目標降到人道醫療空間上面,仍因為無法與北京取得諒解,造成北京的阻攔,即便是沒有北京的阻攔,聯合國所屬機構也不太可能直接同意台灣申請參與,必然要尊重北京當局的看法,畢竟對聯合國而言,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個政治限制如果不能跳過或者有所突破,台灣根本不太有可能在聯合國所屬機構爭取空間。
今年台灣無法參與WHA,讓許多台灣人憤憤不平。我們必須思考,國際社會在醫療與公共衛生的問題上面,當然不能缺了台灣這一塊,可是這是聯合國機構的活動,聯合國機構是以主權國家為參與地位,台灣這方面有實際的困難,台灣捨加入聯合國,改以參與國際刑警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技術性機構,無非想要避免台灣是否定位為主權國家的敏感爭議,在這方面,蔡英文沒有對台灣人民有誠實的態度,蔡英文過去對馬英九政府的外交策略有很多不盡公平的批評,如今蔡英文仍舊是馬規蔡隨,用同樣的方式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但是蔡英文宣稱的維持現狀,被蔡英文自己改變了,也就造成了參加WHA與其他國際組織的障礙。
為何蔡英文一在宣稱自己如何愛台,卻不敢用台灣名義爭取國際空間,也不敢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只願意參加WHA這類的技術性機構,這就是蔡英文的選舉操作,執政後的作為與原先主張的完全不一樣,2016年蔡英文政府用中華台北名稱參加WHA,馬英九政府過去使用這個名稱受到民進黨無情的批評,蔡英文政府的雙重標準顯而易見。
台灣要爭取國際空間,除非能夠排除台獨的疑慮,否則必定困難重重,排除台獨疑慮,也不是馬上就認同統一,這在馬英九政府不統不獨的策略上可以看見,故蔡英文若至少排除不獨,才有可能減少進入國際空間的阻礙。不過,蔡英文其實與陳水扁一樣,並不在乎究竟能否順利參與國際組織,爭取參與是必要的,因為是為台灣發聲,但預期著必然的失敗,這個失敗就可以拿來操作,把國民黨與北京當局畫成打壓台灣的同一陣線,不論國際社會的真實情況是如何,只要選舉能夠訴求台灣人遭打壓悲情,這樣就夠了,對民進黨政府來說,民進黨的執政遠遠高於台灣全體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