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夏威夷期間,對美方表示要增加國防預算支出,以表達她對台灣國防安全的重視。雖然增加國防支出,讓軍隊能夠擁有新銳武器,打什麼,有什麼,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是蔡英文完全無視台灣在國防需求的根本問題,是民間沒有人想要加入軍隊。打仗,要靠人,沒有人,再好的武器也沒有用,蔡英文對國防政策的理解,僅僅在於浮面的預算數字,顯示她並不真切地關注台灣的防衛安全,只是想藉增加預算的說詞,爭取美國的政治好感,也暴露出蔡英文對國防政策是個大外行。
戰爭的遂行,靠的是人,人才是成敗關鍵因素,美軍在韓戰與越戰都有天文數字般的軍備預算與先進的軍事科技,可是美軍的戰鬥意志不如中共志願軍與北越軍隊,政治上沒有強烈的必勝信念,不能抱持犧牲到底的決心,所以強大如美國,卻在兩場重大戰爭當中失利,韓戰被窮困的北京政府打和,越戰被北越拖了十年,最後失敗收場。美國兵強馬壯,打起仗來卻是灰頭土臉,理由何在?仍然是美軍的心理素質不如對手,歸根究柢,人才是打勝仗的因素,國防預算的多寡,只是門面。
蔡英文以為增加國防預算支出,就是國家安全的保證,身為三軍統帥竟有如此無知的說法,實在讓人失望。蔡英文對於如何提高軍隊素質,招募足夠的部隊人力,一年多來與她的前任馬英九一樣,都是束手無策,兩手一攤,就避而不談,以為問題從此不存在,然後只拿國防預算多寡做文章,前瞻預算已經浪費了四千多億元的稅款,蔡英文提出國防支出再度增加,又不知要耗費多少稅款,買些華而不實的軍事裝備。
台灣目前軍事建設的重大問題,不是預算多寡,是人力不足的問題,當然國防預算增加,改善官兵待遇,也許可以對某些人投身軍旅產生誘因,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蔡英文對美方提出國防預算增加,目的不在提升官兵待遇,而是要對美國採購軍火,藉以拉攏對美政治關係,是配合美國軍火商在美國國內運作的政治表態。美國軍火商在美國國內是政治影響力龐大的集團,蔡英文在夏威夷拋出增加國防支出,一方面可向美方表態重視國防安全,一方面暗示軍火商,要在美國內部幫助民進黨政府打通政治關節,才能營造雙方互利的局面。
台灣軍事人力不足問題嚴重,依據國防部規畫,2018年元旦起,不再徵召一年制義務兵役,要在一年內讓部隊全面志願化。這種作法一方面是台灣沒有人敢再次恢復徵兵制,害怕影響選舉中的青年選票,尤其明年12月有地方縣市首長選舉,民進黨更不願意讓兵役政策造成年輕選票流失。
考察2018年的國防預算,2018年台灣軍隊加上萬1000多人的末代義務役役男,部隊總人數只有17萬3000人,比國防部對外宣稱的保持有效戰力的人數下限17萬5000人還要低,現在台灣沒人想要當兵,軍官學校招生也不足額。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民進黨多年來醜化軍隊,抹黑軍隊,加上民進黨大砍軍人退休待遇造成的惡果,從軍不在像是過去那般充滿愛國熱情與榮譽感,支持台獨的青年多半設法逃避兵役,不願進入軍中服役,他們主張台獨,引發兩岸戰事,卻不願意加入軍隊對抗可能因反台獨犯台的共軍,讓別人為他們的政治信仰犧牲。
台灣在2014年完成精粹案後,軍隊人員總數是21萬5000人,扣除受維持員額,也就是那些正在受訓或進修等不占人事缺額的人員,部隊的編制員額是19萬6000人。國防部對於戰力的說明,是以編制員額的人數與現況維持員額人數相比較,這個編現比必須是達到90%,現況是17萬5000人才能滿足戰力需求,但是這標準如今也無法達成。
2018年的國防預算中,志願役從上將到二等兵,共有16萬2000多人,義務役人員1萬1000人,總數約17萬3000人。維持員額不占人事缺額,但人事預算仍編有薪俸,預算支應薪俸的17萬3000人,扣除約1萬人的維持員額。預算書所列數字是為了讓立委審議時,方便立委討論檢討,但是這些數字並不是真的發生的情況,多是預估明年可能獲得人數,又為了避免編列過低,影響預算執行,故要稍稍編列多一些,所以這個明年可能實際的預估人數,多半是高估,從而造成與實際情況相比,反而可能會過低的窘況。
如果參照2017年的數據,國防部推估明年志願役人員比2017年增加5000餘人,士兵增加6000餘人,但尉級軍官卻降了2000人,尉級軍官是領導基層部隊的核心幹部,少了這麼多人,顯示部隊運作可能出問題。
2018年的軍官人數增加,編列義務役少尉員額781人,相較2017年的150人,顯示國防部面對軍官學校招生不足,造成基層軍官不夠的問題,只能從增加義務役預備軍官,尋求解決方案,以補充排長級別的幹部不足問題。
部隊人數嚴重不足的問題,蔡英文沒有提出任何解答,只用了增加國防預算,一語帶過,這種敷衍應付,不是三軍統帥應該有的態度。軍隊人數不足,還有另一個軍官學校的發展困難問題。2017年軍官學校錄取狀況仍然很差,陸軍官校實際報到學生人數,還不到招生數的一半。三軍官校的最低錄取級分,也都比2016年降低四級分到五級分。沒有人念軍官學校,軍中補充年輕幹部心血就會出問題,官校畢業生是基層幹部的主要來源,少了基層幹部,部隊管理必然出現問題,缺乏幹部的軍隊,就算有再多國防預算,又有何用。
台灣軍隊基層缺乏幹部的嚴重情況,以陸軍某戰車營曾出現三個連九位排長,全部缺員,戰車連缺一位排長也許是偶發問題,但是全部沒有排長,就是結構性的問題了,國防部在立法院透露,少尉、中尉基層軍官的編現比只有54%,也就是少了一半。陸軍缺幹部最嚴重,尉級軍官就在基層單位之間調來調去,以應付上級的人事檢查,呈現編現比符合標準的假象。
陸軍官校去年預計招收330名學生,實際報到者197人,只比一半多一點,一年後,大一下學期還有166人。陸軍官校2017年提高招生名額,增加為518人,可是錄取只有275人,實際報到254人,獲得率只有49%,未來幾年這些人是否繼續留在官校,仍有很大變數,基層軍官缺員問題,政府根本是毫無辦法。
其他軍官學校情況也差不多,海軍官校招收162人,實際錄取141人,報到134人。空軍官校招收248人,實際錄取228人,報到210人。尤其以往軍官學校學測最低錄取標準都在45級分左右,這次都跌到40級分、41級分,顯示軍官學校學生素質下滑,這又哪裡是國防預算增加多少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不論是部隊人數,或者是軍官學校招生,都出現員額不足的情況,增加國防預算也不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關於國防預算的增加,其實也不是增加數字那麼簡單,1950年代到1960年代,國府在台灣為了籌備反攻大陸,每每增加軍費支出,要求美國提供援助,1960年代甚至開徵國防捐,都讓在台的美軍顧問團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提出質疑,懷疑國府增加軍備支出,會影響台灣的經濟,尤其台灣戰後百廢待舉的時期,美方認為穩健的經濟是台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當然,在2010年代的現在,台灣經濟情況與五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軍事支出無助經濟,甚至可能傷害經濟,確是有可能發生的。蔡英文所允諾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增加,也許衝擊不大,但是也不能不考慮可能對其他政府部門支出的排擠效應。為了軍購而軍購,而忽略眼前國防建設的實際問題,這是毫無意義的政治作為。
戰爭成敗操縱在人的手中,軍事裝備只是成敗因素之一,並非絕對。 如果迷信增加軍備支出,採購新式裝備就是確保台灣安全, 這就搞錯方向,尤其台灣因為國際社會的政治因素, 在武器採購市場上是賣方市場,有錢還不一定買到合適的裝備, 大多只能仰賴美國供售,經常沒有議價空間,任人漫天要價, 讓台灣的國防建設成為政府龐大的財政負擔。 蔡英文如果要提高台灣的國防安全能力,首要之務, 還是應該回過頭去解決全募兵制這個推行多年的無效政策, 始終招募不到足夠作戰能力的男性士兵的問題, 沒有戰鬥步兵的部隊,有再好的裝備,又有何用? 軍官學校的招生嚴重不足額,更危及未來部隊的組成與領導, 如果蔡英文拿不出辦法解決國防的人力問題,奢談增加國防支出, 那不過是粉飾太平,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