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習川會三大方向性共識 臺灣不能無視世局推進
文/何方 (作者爲在京文字工作者)
川普上任後第76天,美國對外的第一場大規模用武赫然發動。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之際,美國首次直接對叙利亞政府軍動武,發射59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對一處空軍基地實施軍事打擊。
從4月5日揚言“這場襲擊,越過了我的許多條紅綫”,到4月6日晚間突然出手,美國間不容髮的政策翻轉,不但讓世界各國再次見識了川普帶有即興變奏色彩的外交决策風格;也打斷了從美國總統選舉以來,川普和普京兩人隔空頻送秋波而營造的美俄緩和氛圍。
相對而言,在美軍攻擊叙利亞政府軍基地之際,正在佛羅裏達州海湖莊園作客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表示,“中美兩國關係好,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也有利。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兩國完全能够成爲很好的合作夥伴”。
習近平還說,中美兩國“要加强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共同推動有關地區熱點問題妥善處理和解决”。川普還愉快接受了習近平發出的訪華邀請,幷期待儘快成行。
即便美國以導彈攻擊叙利亞基地的行爲,不符合中國反對以武力介入他國內政爭戰的一貫原則。但在被記者問到如何評論此事時,中國官方的立場殊堪玩味。
4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月7日先是對“任何國家、任何組織、任何個人在任何情况下、出于任何目的使用化學武器”表示了譴責,還支持聯合國有關機構對所有使用或疑似使用化武事件進行獨立、全面的調查,以確鑿證據爲基礎,得出經得起歷史和事實檢驗的結論。
而對于美國對叙利亞政府軍基地的懲罰性攻擊,華春瑩只說,“我們注意到事態的最新發展,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維護好來之不易的政治解决叙利亞問題的進程。”幷未直接點名批評美國,也未施以更强烈的言詞。顯然,至少在表面上,中國認爲無需在此刻,爲了和中國利益幷不高度直接相關的叙利亞問題,打破和美國剛建立以來的新默契。
與從2016年11月川普當選以來乍暖還寒、旋即又轉入僵硬的美俄關係相比,川普時代的中美關係雖然受到蔡英文致電事件和川普相關言談的影響,起手較緩;但落子穩健,放眼長遠,開局恢宏。
在這次達七個小時的兩國元首相處互動中,習近平和川普决定,要用新建立的“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等4個高級別對話合作機制,擴展和取代在從小布希時代緣起、奧巴馬時期持續運作的“經濟與戰略對話”機制。而針對川普在競選過程中,不斷抨擊要價的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人民幣匯率、中國輸美農産品和製造業補貼、中國市場對美商的開放問題等等,在中方看來,率皆屬爲了穩定中美政治關係和安全互信的大原則、大目標下,可以放開手脚談判協商、靈活處理的領域。因此,中方一口氣同意在貿易上“制定重點合作清單,爭取多些早期收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推動雙向貿易和投資健康發展”。此外,對于川普汲汲營營要振興美國製造和大興國內基礎建設之風的政見,中國也提出,雙方要探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還希望美國在中國政府追逃、追贓的過程中,多加配合。
除了擴大內閣層級各部門的交往和合作對接外,令人注目的另一項新突破是,美軍和解放軍之間也將建立新的“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新平臺”,幷宣示要不斷完善中美雙方“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爲準則”兩大互信機制。
這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中美雙方的最高領導人,幷無在東海、南海等敏感海域製造緊張對立,互相亮劍試探的動機。反而强調,中美要加强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共同推動有關地區熱點問題妥善處理和解决”。特別是在朝鮮問題上,從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披露的會晤內容得知,中方也承認,朝鮮的核武研發進展已經步入了一個相當嚴重的階段;蒂勒森說,美國將非常樂意與中國合作,共同推進朝鮮的無核化;但是如果中國無法與美國協同配合到底的話,美國也能、且也已經準備好,繪製自己獨立解决朝鮮問題的路綫。中美元首會談方一結束,停泊在新加坡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便突然改變航向,北上朝鮮半島海域,向朝鮮進行施壓。此一行動,中國必定也已獲得事先的通報。
從今年2月中國主動停止在2017年全年度進口朝鮮煤炭以來,可以觀察到,對于朝鮮不斷進行的核挑釁和導彈試射試探,中方早已表達過强烈不滿的信號。在今年“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强一句“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更生動地反應出中國對朝鮮在克制之中不斷消磨的耐性。
總結複盤這次“習川會”的成果,我們大概可以作出如下幾個結論:第一,川普在選舉語言中對中國揚言開展的貿易戰,大概不如宣布在美墨邊境上建墻這種决策,以戲劇化、具高度衝突性的方式爆發,而是直接轉入由雙邊專業職能部門短兵相接的拉鋸談判,有利于穩定雙方市場和全球經濟體的信心。第二,小布希、奧巴馬時期積累的中美關係遺産,川普的承接意願不但不低,而且讓雙方政府間各部門的對話機制又上了一個台接,在政務方面,經濟與戰略對話拓展爲四大對話機制;在軍事方面,雙方的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也告建立,除非未來某一方有意升高對壘,雙方在中國周邊區域,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機率大减。第三,在國際事務上,美國不排斥中國扮演更積極更活躍的角色。川普甚至主動說,雙方應該就重要問題保持溝通和協調,“可以共同辦成一些大事”;而此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訪華期間,也主動引述了中方主張的“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內容,形同對奧巴馬時期始終不置可否、未予正面回應的這一定性,給予了低調的肯認。
在擴大政府間接觸對話、化解兩軍對壘緊張、調和國際和區域間重大事務立場等三大成果基礎之上,雖然臺灣問題幷沒有成爲這次中美元首會晤的主要議程,中方只是重申了在臺灣、涉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幷“希望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予以妥善處理”。不過,可以預見,如果上述的三大基礎是中美兩國元首方向性共識,那麽臺灣問題則必會落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稱的雙方同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的範疇內,受到美方審慎的處理。這一基本態勢,從近來李大維下令臺灣駐美機構,試圖向美國國務院爭取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中的“臺北”更名爲“臺灣”,遭到美國國務院峻拒一事便可初見端倪。
未來,臺灣執政當局若要繼續無視于世局的推進,仍耽溺于“致賀電事件”的餘波中仰醉浮沉,繼續見機挑動中美關係中的敏感神經,那麽恐怕最後觸礁擱淺的將不只是兩岸關係,連華盛頓對臺北方面的耐性,也會日漸淩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