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1971年的一場中美紡織品談判,意外地, 讓中華民國政府獲得了美國同意出售柴電潛艦。歷史的進展, 有時就在不經意的地方,卻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國府向美國爭取出售潛艦與幽靈式戰鬥機多年,美國都不同意, 尤其是潛艦, 當時尼克森總統的國家安全特別助理季辛吉更是反對提供台灣這種可 以用來攻擊中國大陸的武器,卻沒有料到一場貿易談判, 讓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找到了突破口, 在台灣抵擋不了美國貿易限制的困境中,中美雙方往來折衝後, 我方獲得了美方承諾出售潛艦, 台灣也在1972年起陸續取得兩艘二次大戰末期生產的茄比級潛艦 ,這是中華民國海軍首次擁有大型潛艦的開始。
台灣早年陸續從義大利秘密購得潛爆艇組成海昌艇隊, 以及後來的小型潛艇組成武昌艇隊,但這些都不是正規大型潛艦, 台灣爭取美國出售潛艦是在1969年開始,當時尼克森總統當選, 希望打開與中國大陸的談判管道, 開始思考取消從韓戰以來的第七艦隊巡弋台海的任務, 台灣雖不滿美國的態度, 但也隨即提出要求美國提供潛艦與幽靈式戰機。
根據美國國務院檔案顯示, 1969年11月15日國務次卿白卡德與太平洋總部司令馬侃到台 北,向蔣中正總統說明美國調整台海巡弋任務。12月9日, 季辛吉給尼克森的備忘錄顯示,蔣中正總統不滿美國撤軍, 向美國國務卿羅吉斯提出了雙方立即檢討「樂成計畫」( Rochester,中美雙方共同防禦台灣與澎湖的作戰計畫), 以及在台灣的自我防衛需求下,請美國出售潛艦與先進戰機( 幽靈式)給台灣。
季辛吉提醒尼克森,美國拒絕提供台灣潛艦, 因為美國不認為潛艦代表有效運用資源防衛台灣, 潛艦也會讓台灣擁有發動對大陸作戰行動的能力, 而這是美國無法認同的。
12月17日,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面見蔣中正總統, 雙方繼續溝通取消巡弋台海問題,美方表達邀請蔣經國訪問美國。 1970年4月22日,蔣經國在駐美大使周書楷、 行政院秘書長蔣彥士、外交部次長沈劍虹、 以及行政院副院長特別助理溫哈熊、鍾湖濱陪同下, 與美國國防部長賴德餐敘。蔣經國再次提到中華民國需要海空優勢, 需要幽靈式戰機與潛艦。不過,在這場會面中, 賴德並沒有給予具體答覆究竟是否提供台灣潛艦與戰機。
1971年4月12日,周書楷即將卸任返國擔任外交部長, 臨行前向尼克森與季辛吉辭行,這場禮貌性的拜會過程中, 尼克森仍然沒有對出售潛艦給予任何答覆, 但是主動提到中華民國的聯合國會籍問題,尼克森提醒周書楷, 聯合國才是重要的議題。 周書楷在對話中提及正在擴大的釣魚台爭議。
周書楷在白宮的談話,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的複雜國際局勢, 北京多年來努力累積各方支持能量,想方設法要進入聯合國, 進展到了1971年,幾乎是勢不可擋,國際風向轉變, 台灣的國府當局反對美國提出兩個中國策略, 國際上支持國府的越來越少,單靠美國已無法打開局面。 美國也正在與日本談判歸還琉球,美國對釣魚台主權歸屬的態度, 立刻引起海內外華人的不滿。
1971年美國為了解決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 要限制亞洲紡織品輸美,尤其針對日本、台灣、韓國、香港, 美國的貿易談判是勢在必得,在當時越戰、 歸還琉球等複雜的政治環境下, 讓這場貿易談判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 尼克森指派剛剛卸任財政部長的大衛‧甘迺迪擔任巡迴大使, 負責紡織品的談判任務。美日雙方的談判,很快就出現歧見。 甘迺迪在1971年4月到8月間穿梭於這幾個地區, 進行雙邊談判,但是談判屢屢出現僵局,對台灣的談判也出現困難。
中美紡織織品談判在1971年進行的過程, 已有許多的歷史研究與調查,國務院後來公開的歷史檔案當中, 有一份文件顯示美國歸還琉球給日本的爭議, 牽扯出了釣魚台的主權問題,當時台灣正面臨保釣運動的風潮, 甘迺迪建議美國在釣魚台問題上向台灣讓步,藉以打破談判僵局。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甘迺迪也順便提出了台灣慣常對軍售的要求, 只不過甘迺迪個人認為釣魚台問題,比較能夠符合台灣的需求。
尼克森總統的國際經濟事務助理彼德森在1971年6月7日寫給尼 克森,有關台灣紡織品談判的備忘錄當中提到, 甘迺迪回報美國與台灣的談判, 在有關紡織品五年自我設限計畫方面,獲得了一些初步諒解, 但仍有某些重大問題沒有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 談判陷入僵局。除非是達成對台灣有利的條件, 台灣方面不希望成為三個國家當中第一個與美方達成協議的國家, 而且也反對在獲得與日本一樣的條件前,與美國達成協議。 台灣也認為受到美國的重大打擊(指聯合國席次爭議), 如果台灣又接受不利的交易,在國際上很失顏面。
甘迺迪認為美方面對談判困難,可以有三個選項, 一是去找香港與韓國談判,但這個行不通。二是馬上打道回府, 承認談判失敗,但這會造成後續的鞋類談判失敗,也行不通。 三是美國提出某些讓步, 甘迺迪覺得可以在不造成美國工業與台灣政府傷害的情況下, 解決談判停滯不前的問題。甘迺迪的想法是, 雖然台灣不斷提出某些軍售項目, 但是暫緩將釣魚台的行政管理交給日本,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這可以讓台灣在國際上與國內都保存面子, 願意接受紡織談判的結果。
但是,釣魚台問題牽扯到美日雙方的關係, 尼克森與季辛吉都不願意改變美國既定的政策, 1971年6月8日, 尼克森的國際經濟事務助理彼德森寫給甘迺迪的文件指出, 尼克森將在8月指派ㄧ位資深軍事代表, 與中華民國政府ㄧ同檢視有利的與立刻可以取得的重要防衛的可能性 。彼德森告訴甘迺迪,紡織品談判對美國很重要, 美國會運用檢討國防或者其他威脅利誘的策略,以完成這項談判,
直到10月,這個資深軍事代表都沒有來到台灣, 當時國安副助理海格說,這是個炸彈, 無論如何我們該等到談判的結果再說。12月30日, 外交部長周書楷、駐美大使沈劍虹與季辛吉在佛羅里達州會面, 周書楷對季辛吉提到潛艦的問題,季辛吉說, 兩個月前他已經同意了。周書楷不忘強調這都與訓練有關( 台灣以反潛訓練為名義,爭取美供售潛艦)。 接著兩人談到釣魚台問題,周書楷說, 釣魚台造成國內政治處境很艱難,北京要在台灣搞反美運動, 我們需要朋友幫忙。季辛吉反問周書楷,你們並不想要回釣魚台, 你們只是想要避免因為釣魚台引起爭議,對吧?周書楷回答,是的, 的確是這樣。
這段中美外交高層的對話,反映了中美外交折衝的內涵, 台灣在紡織談判當中,以釣魚台問題為理由表達不滿, 甘迺迪都感受到這個應該可以作為緩解台灣談判壓力的手段, 才會建議美國在釣魚台問題上,採取對台灣友善的作法。但是, 白宮對日本的關係更為重視,早無可能讓步, 所以白宮選擇了給台灣潛艦,換取談判過關。
甘迺迪在1972年7月18日寫給季辛吉的備忘錄中提到, 他被問到有關1971年紡織品談判時, 他對中華民國政府作出有關提供潛艦的承諾,最後結果是, 我們唯一對台灣最堅定的承諾,就是潛艦了。 他是獲得尼克森總統非常明確的指示, 被授權由他本人親自向蔣經國提出這項決定。
雖然美國在紡織品談判過程中,透過管道告知蔣經國, 同意給台灣潛艦,可是隨後的程序卻是拖拖拉拉,不情不願。 國防部長賴德在1972年10月要求季辛吉同意提供台灣兩艘潛艦 ,因為賴德7月提出這個要求時,季辛吉請他9月再提。 甘迺迪也覺得美方是否態度有變,才會寫文件提醒季辛吉。 季辛吉曾在7月回覆說, 你可以確信美國會履行關於你去年對蔣經國提出的承諾, 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
稍早,1972 年4月 28日,白宮國安會幕僚何志立寫備忘錄給季辛吉, 提到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祖姆瓦特告知台北美軍顧問團, 已經同意出售兩艘潛艦給中華民國。 但是這件事情違反了海格先前的規定, 對台軍售必須先經過白宮國安會同意,國務院已經通知台北大使館, 暫緩通知台灣這項決定,等到我們把事情弄清楚再說。 何志立也提出兩個質問,為何給台灣兩艘潛艦,而不是ㄧ艘。 為何讓潛艦有攻擊能力的魚雷管及其他設備沒有拆除, 如果我們要提供這些潛艦,至少要對北京方面降低政治上的困擾, 讓我們可說明這是沒有攻擊能力的潛艦。 為什麼這些潛艦是用廢棄物的價格出售(每艘15萬美元), 而不是更高的實際價格。
海格當時宣稱,他沒有同意祖姆瓦特。 季辛吉也批評祖姆瓦特處理這件事情,太過於隨便。潛艦的事情, 又拖了幾個月。何志立在10月6日請季辛吉要求台灣同意, 潛艦只能用於反潛訓練,國務院也強烈主張應該設限, 如果中方同意這個附帶條件,卻搞出其他事情, 我們至少留下我們曾經要求他們不可以這樣的記錄。 10月20日從華府發到台北美國大使館的密電, 請美國大使馬康衛通知當時已經升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 美國準備移交中華民國兩艘反潛用的柴油潛艦與60輛M- 48戰車。馬康衛也在台北時間10 月21日,當面告知蔣經國美國移交潛艦的決定。
最後,中華民國海軍前後派遣兩批人到美國接收潛艦,回到台灣, 命名為海獅軍艦與海豹軍艦,停泊高雄左營海軍軍區的水星碼頭。 因為這項採購潛艦的計畫名稱就是水星計畫, 後來在1980年代向荷蘭採購的兩艘潛艦,也是停泊在水星碼頭。
從對美採購潛艦的戲劇化過程,我們可以發現, 國民黨政府過去在台灣,或許曾經留下威權統治的負面印象, 但是國民黨政府在處理大小事務上面,不卑不亢, 沒有對美國卑躬屈膝,比起後來的民主化趨勢後的政府, 要更有能力與智慧。中美紡織品談判,這種貿易談判, 台灣幾乎沒有迴旋空間,但是政府運用當時的國際情勢,彼此折衝, ㄧ場紡織品談判,雖然讓台灣的紡織品出口受到限制, 可是以經濟上的限制,換取到台灣長期無法獲得潛艦,而且是兩艘, 這真是很難得的進展,目前的經貿談判人員與幕後的蔣經國, 是在ㄧ個幾乎不能打勝的戰場上,爭取到了最好的戰果, 至於釣魚台問題,當美國已經有明確親日的立場時,抗爭到底, 什麼都爭不到,又有何用,拿到潛艦,擴充海軍戰力, 對台灣整體防衛更加有利。